近代钞票上的银元

收藏快报 18-01-31 13:36:37 中国集币在线 发表评论

  笔者收藏有一张1927年中南银行壹圆钞票,票面上有银元图案。该票竖式设计印刷;正面中央主景图案(图1):一枚镌刻有嘉禾图案的银元——这是民国初年广泛流通使用的袁大头银元背面图案;上方为汉族、满族、蒙古族服饰妇女图像,下方有“凭票即付中华民国国币壹圆”字样;再下方为钞票冠字号码及印制时间;两侧印有“上海”地名文字,四角各有面值文字“壹元”或“一元”。票背面图案(图2):中央以一枚民国三年版袁大头银元正面图案作为主景图案;其上方有藏族、回族服饰妇女图像,并有英文文字,内容与正面相同。有人认为,该票以当时广泛流通的袁大头银元作为钞票主题图案,设计理念较为独特。其实,晚清民国时期以银元作为票面图案的钞票并不少见,这些钞票以银元图案表示币值,昭示信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1图2

  据考证,钞票上出现钱币图案起源于宋代。北宋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可惜目前尚未发现交子实物。存世有一块青铜质“千斯仓”印钞版,钱币学者大都认同它是北宋时期纸币钞版真品,但究竟属于哪种纸币的印版意见尚不统一,有北宋官交子、钱引、小钞或潞州交子版等多种观点。该版20世纪30年代出土于山西境内,后因战乱流入日本。目前国内只留该版拓片的照片,上半部顶端有两排圆形的钱币图形,每排五枚,一共十枚。五个为钱面,上有两个篆书“五五”钱文,五个为钱背。此后发行的纸币,票面设计大都继承了“钞中钱”的构图格式。晚清民国时期,随着银元的广泛流通,钞票上开始以银元图案作为票面图案。

  银元起源于欧洲,明代中后期以后,西方各国铸造各式银币源源不断地流入我国,先在东南沿海流通使用,后渐深入内地。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商民纷纷仿铸银元,甚至福建等地方官府也加入银元仿铸行列,相继仿照外国银币形制用土法铸造了“漳州军饷”“寿星银饼”“笔宝银饼”“如意银饼”等银元,流通于闽台两地。1884年吉林机器官局自行设计制造第一套机铸流通银币——吉林机器局厂平银币,但未获清廷批准,没有正式发行。光绪十五年(1889)经清廷批准,两广总督张之洞设立广东钱局,从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进口全套造币机器设备,铸造正面为“光绪元宝”、背面有蟠龙图案的“龙洋”银元。广东“龙洋”银元投放市场受到商民欢迎,流通顺畅。各省纷纷仿效,银元成为各地主要流通货币。此时发行流通的钞票上也开始以银元为货币单位。

  光绪二十五年(1899)湖北银元局发行的壹大元银元票上首次出现银元图案。正面中央竖列“凭票取银元壹大元”字样,文字两侧为双龙戏珠图案,左右两条龙各怀抱一枚湖北省铸造的龙洋银元,左边一枚为银元正面图案,上有“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字样;右边一枚为银元背面图案,币面中央为蟠龙图案,四周环绕英文(图3)。这是迄今所见最早出现银元图案的钞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3

  近代钞票上的银元种类繁多,有龙洋银币、袁大头银币、船洋银币等,且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清代各省银元票一般采用本地铸造流通的银元作为钞票图案。如前述湖北银元局银元票就以湖北“光绪元宝”龙洋作为主题图案;而安徽裕皖官钱局光绪三十三年(1907)1元券,背面以本省铸造的“安徽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元作为图案(图4)。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4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官办机构,民间银号、钱庄发行的钞票上也有银元图案。如民国十六年山东省临驹县朱家庄永盛堂钱庄发行的1角流通券,背面中间有1枚银元图案,上有面额“壹角”字样及两束嘉禾图案(图5)。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5

  此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民国时期福建、山东省地方钞票上较多出现银币图案。

来源:收藏快报 ■福建福州 叶真铭

更多邮币卡资讯、行情!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集币在线官方微信(jibizx)。
中国集币在线

延伸阅读

分享到:

交易频道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委托买卖 | 意见建议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集币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