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太高 骑马不遇骑牛遇—— 史料的补充并答泰山先生之三

www.jibi.net 15-01-08 09:21:39 中国集币在线 发表评论

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5年1月上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一、“君宜王莽”史料的支撑
  1、儒生要求汉皇帝退位,让别的贤人来做皇帝。
  范文澜先生著的《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人民出版社出版,1949年9月第1版,1964年8月第4版,北京新华印刷厂印刷),书中写道:……皇帝和上下层豪强谁也不肯对农民让些步,因而谁也找不出什么办法。还在汉昭帝时,有所谓贤良文学的儒生代表下层豪强力争盐铁私营权,以为这是致太平的本原。朝廷放弃盐铁业,天下就会太平,下层豪强一直坚持着这个办法,某些儒生甚至要求汉皇帝退位,让别的贤人来做皇帝。……
  以上就是支撑“君宜王莽”的史料的只言片语。在这里,范文澜先生虽然没有写明“某些儒生”是谁,也没有写明“别的贤人”是谁。但王莽利用这些人和铸钱人合作为他篡汉作舆论,或者某些儒生和铸钱人合作搞恶作剧,完全是有这样一种可能的,王莽是很善于利用谶纬信息的。
  2、“王”与“侯”是不同的两种官位。
  范文澜先生在书中还写道:……对西南方的侵略战争。句町国在西南边外,汉昭帝时封句町国君为王。王莽改句町国为侯,又诱杀句町王。这里,可以看出,“王”和“侯”是不同的两种官位,“王”应指的是皇帝,“侯”指的是低一等的官员,并不是宜君宜王的一种解释。“君”应该指的是国君,是“王”的意思,并不是“侯”的意思。
  3、“钱”变“泉”并非王莽首创。
  泰山先生的文章(钱币报2014年9月上半月•第17期  C7版)写道:王莽……并将“钱”字变为“泉”,后来的钱币学家写“钱”字时常写为“泉”,这就是“钱”变“泉”的由来。
  钱史并非真的是那样。《周礼•地官•泉府》一书中,贾公彦疏:“泉与钱,今古异名。”可见,在我国古代,“钱”字跟“泉”字是通用的。我想,《周礼•地官•泉府》一书的年代应该比王莽的年代为早,所以,“钱”变“泉”并非王莽首创。
  二、“放牛洪武”的又一种传说
  孙丹林教授做客CCTV—10《百家讲坛》时,讲了以下的一些话:
  1、“应该说,春联从产生之后,发展到明代,就出现了空前的情况。……因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他非常喜欢春联,他自己也非常善于撰写春联。”
  2、传说有一年,他(朱元璋)下了一道圣旨,要求全国上下,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不但他下了圣旨,而且他还微服私访,亲自去查。有一天,他来到了一条街上,一看,整个这一条街,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充满喜气的春联,朱元璋心里很高兴。边走边看,可是来到了一家,就这家是空缺,没掛春联。…谁家这么大胆。竟敢违抗圣旨,不贴春联,锦衣卫,给我杀。慢着,大过年的,多不吉利。还是先看看再说。
  朱元璋经过了解知道了,原来这家是祖祖辈辈以杀猪、阉猪为业。自己不会写。别人也帮不了这个忙。朱元璋一听,就略加思索,然后,虽然他是微服私访,但还是骨子里离不开皇上说话的口吻。想了一会儿之后就说:“笔墨伺候”,朱元璋根据这家杀猪阉猪的职业特点,写了一副这样的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写了就走了,可第二天他又回来了,专门检查,我昨天写的那春联你掛上没有,还真的没掛。朱元璋很不高兴,昨天我写的春联,你怎么没掛上呢?主人连忙满脸堆笑说:“我们家春联!是万岁爷你亲手御笔,现在已经把它请到我们里屋正堂之上供奉起来了,而且还焚香祝颂洪武爷,给我们家带来的吉祥和幸福。”
  朱元璋一听,十分高兴,立刻赏了这家白银三十两。
  以上是孙教授在CCTV—10《百家讲坛》上讲的话。如果说朱元璋忌讳的话,碰到了杀猪的,这还得了,杀猪不就是“杀朱”吗?这还不诛杀你祖宗三代吗?还给你赏了白银三十两吗?也许有人会说,这也不可信,这可不是我的凭空猜想,也的确不是我的胡编乱造,而是孙教授在《百家讲坛》上的讲演啊!孙教授何许人也,孙教授曾任中共锦州市进修学院党委书记,锦州市教育学会副会长,是一位教授,应该说是有相当学术水平和相当行政级别的人物了,不会是像我这样不学无术吧。“传说”虽然没有历史记录可查,但是上了CCTV—10的百家讲坛,应该说这就是有文字记录可查了。你说朱元璋对自己的“放牛娃”身世十分忌讳,又有什么历史记录可查?历史上的传说不少,可能是50%可信,50%不可信,比如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还有关于黄帝的传说,又有什么历史记录可查呢?西方的民间传说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这当然是不可相信的了,但西方的民间确实存在着这样的传说。
  三、“唐代大中”理由的补充
  泰山先生发表的文章《从“君宜王莽”、“放牛洪武”到“唐代大中”》(钱币报2014年9月上半月•第17期  C7版),在文章中写道:“大中通宝”并非是年号钱,此为明太祖为吴王时,未有明之国号,且未改洪武号,先所铸的大中通宝钱。
  很多钱币的书上,都载有大中通宝(背鄂)这样的钱币。鄂应该是湖北的简称,那是徐寿辉天完政权的所在地,如果说“大中通宝”为明太祖为吴王时所铸,又铸于那一年呢?
  据《明史解读》提供的资料,韩林儿被刘福通立为皇帝,号“小明王”那是至正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355年。韩林儿多次下诏加封朱元璋官职。朱元璋此时已有二心,有取而代之之意,但实力不够,为了收拢人心,直至至正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366年),一直以龙凤年号号令军中。至正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364年),朱元璋取得鄱阳湖大捷后,即吴王位,此时的朱元璋仍奉韩林儿为正朔。至正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366年),朱元璋将韩林儿溺死,朱元璋把次年称为“吴元年”,不再用“龙凤”纪元。这样看来,“吴原年”应是公元1367年。公元1365年至1367年,朱元璋正忙于消灭陈友琼(徐寿辉之后的政权)、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割据政权,而公元1368年就是洪武元年,怎么可能在先行铸用大中通宝(背鄂)钱呢?
  请看大中通宝和洪武通宝的钱文书法见图1和图2:
  从图1和图2来看,大中通宝和洪武通宝的钱文书法有很大的不同,也不是相近年份的产物。
  请看神册军碑中的几个字的书法(见图3、见图4、见图5、见图6)
  从上面的图片可以看出,大中通宝的钱文书法和神册军碑中的四个字的书法有相同性,而异于洪武通宝的文字书法。

参考书目:
1、《明史解读》,主编:曾志华。华龄出版社出版,2014年1月第1版,2014年1月第1版,2014年1月第1次印刷,三河富华包装有限公司印刷。
2、《古钱的故事》,何林著。学苑出版社出版,2014年7月北京第2次印刷,北京东方七星印刷厂印刷。
3、《古钱币收藏问答》,编著:邬朝祝  匡红焰。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008年5月第1版,2008年5月第1次印刷,湖南东方速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印刷。
4、《书法艺术》,中国书法杂志社编,主编:邱振中  吴鸿清。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4月第3版,2013年9月第5次印刷,北京密云胶印厂印刷。
5、神册军碑中文字的照片是从网友在网上的照片下载的,在此向网友表示感谢。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分享到:

交易频道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委托买卖 | 意见建议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集币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