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枚花钱学问深

www.jibi.net 14-12-17 09:12:44 中国集币在线 发表评论

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4年12月下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这是一枚早年收藏的宋代三教合流人物图花钱,青铜质,方孔圆钱。正面为方孔的左、上、右分别雕刻着孔子、释迦牟尼和老子的头像;方孔的下方是象征宗教建筑的图案。背面为描绘宋代社会生活的一幅民俗画面:方孔的左上方是运行于漂浮的云层中的太阳;上方是一座宋代宗教建筑;左方是一个正在玩耍的儿童和一只蹲坐在地上的狗;方孔的右方是一位坐在矮凳上的读书人;下方是一个正在撒尿的男童。这枚花钱因没有文字,让笔者研究好长一段时间,终于有了结论。这枚花钱上雕刻的人物头像栩栩如生,生活场景形象逼真,体现了雕钱艺人的不凡功力。
  这枚花钱为宗教钱,表达了古人对儒教、佛教和道教的宗教信仰。宗教钱在花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民间风俗民风。这类花钱对研究我国宗教历史文化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三教”的说法在东汉时就已出现。三教:以孔子为代表的儒教、以老子为代表的道教及外来的佛教。孔子和老子都是先秦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不是宗教的领袖。孔子、老子被神化,被说成宗教的创始人,是后人塑造出来的。隋唐之时,佛教、道教都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与儒教并列,形成了三教鼎立的局面。《广弘明集》卷一载有《吴主孙权论述佛道三宗》一文,同时提及儒、道、释三家。牟子作《理惑论》,论儒佛思想之一致;道安以《老子》语解《般若经》;这些皆是三教一致的最初意见。“三教合流”的说法据说由南北朝时期的医学家、道家学者陶宏景较先提出。为宋以后的三教合流铺平了道路,儒释道三教最终从冲突走向了融合。三教合流,又有“三教合一”的说法。“三教合流”大意指宋明以降,儒教、道教、佛教三家思想相互影响,融会贯通。三教合流,古代哲学思想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北宋的三教合一,反映了代表封建统治者的以儒教为中心的势力的增强,佛、道两教均有了主动向儒教接近的趋势。三教都力图吸收另外两教,把它们当作自己体系的一部分。三教以不同的文化功能最终实现了和谐共存,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指的就是儒家治理国家的意识形态、道教主要“治身”、佛教主要“治心”。唐宋以后,直到鸦片战争,这种儒、佛、道三教融合的总格局始终没有改变。
  在了解区分三教和三教合一时,有一条界限是需要明确的,站在佛、道的宗教立场上说三教一家,和以三家观念统一到一个宗教形态之中是有着根本性的变化,是观念发展的结果。以罗汝芳、管志道为代表的王学弟子以士人阶层为中心,逐渐向其它阶层推广的倾向,既流行于官僚,也流行于农、工、商。因为,善书、功过格都不再拘泥于吻合过去型的儒、佛、道的界限,而将三教混合一致,并以自己的实践立场为中心,理解三教的信仰和学问,因而作为新的民众道德而勃兴流行。于是,在民间广泛受其影响的情况下,真正具备三教合一性质的“三一教”之类就应运而生了。将儒家视为儒教的说法也大多来自此时,从三教到三教合一的转变,是与明清时代的社会需求合拍,也和儒家思想的演变相呼应。
  王重阳推崇三教合一,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全真道教经王重阳,马钰,邱处机,尹志平,李志常等几代掌教的宣传,及当时金元两个朝廷的推崇,虽有过被限制发展的历程,但在三教合一的历史推崇做法中,几代全真道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儒释道三教和谐关系的形成历史,不仅揭示了不同宗教之间具有相通性的精神,也说明了从文化上化解宗教冲突、走向宗教和谐的可能性,对于当今世界宗教文明冲突的解决具有历史借鉴意义。
  在今天的一些旅游景点,还能找到“三教合一”景点。如:贵州镇远城东的中和山上有青龙洞古建筑群,建于明代中叶,至今有500年的历史,为道、儒、佛三种宗教的寺庙群。又如:高庙在宁夏中卫城北的城墙的高台上,建于明永乐年间,称“新庙”,是一处造型完整、气魄壮美的古建筑群,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它集儒、道、佛三教于一庙,共塑有各类神像174座,逼真精美之极。再如:悬空寺,在山西浑源城南恒山金龙峡的半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迄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
  这枚花钱和通常的表达古人宗教信仰的宗教钱有些不同,它属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一种杰出的纪念币。儒、释、道三教在宋代的思想融合,影响了中国思想史近千年,生动形象地记录了这一思想文化史上的深刻巨变。这枚花钱品相上佳,存世量少,极为难得,收藏价值极高。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分享到:

交易频道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委托买卖 | 意见建议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集币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