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新立异 主观不成客观立

www.jibi.net 14-10-23 08:50:01 中国集币在线 发表评论

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4年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特刊,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 浅谈“唐代大中”并答泰山先生之二 

  《钱币》报刊登的泰山先生的《从“君宜王莽”、“放牛洪武”到“唐代大中”立意不成立》的文章(2014年9月上半月·第17期  C7版),写道:“有没有唐代的大中通宝”是伪命题。是真是伪,还需考证。

  2014年,中国的第一伪命题是:反腐导致经济下滑。第二伪命题是:“大老虎”联手反扑。如果说“有没有唐代的大中通宝”是伪命题的话,也只能排到倒数第二了,倒数第一还排上,因为还有更差的,暂时虚位以待吧。

  泰山先生的文章进一步写道:“应该说经过北宋、南宋、清代特别是现代对古代钱史的研究挖掘,什么朝代的什么年号铸了钱,都有了一个大致的结论……”,这里我很同意这一观点,只是一个大致的结论,并非细致的结论。有了结论就不能怀疑吗?“汉兴是第一个年号钱”、“康定元宝无铜钱”就不能怀疑吗?“曹魏五铢”都搞清楚了吗?有了结论就不能改动吗?战国·齐的“鎰六化”方孔圆钱,清代以前释为“宝货”,现在为何又叫“鎰六货”或“鎰六化”了呢?钱币界的一致考证,那是国家队,文章是个人的观点,是业余队;国家队是君,业余队是臣;国家队是计划经济,业余队是市场经济;国家队是阳春白雪,业余队是下里巴人;井水不犯河水,风马牛互不相干,并不影响。

  《湖湘地理》2014年9月16日载文报道:“在海拔500米的垫子坪,20年前消失的阳彩臂金龟迎着灯光飞来。该物种20年前在国内曾一度被宣布灭绝,2000年后相继在重庆、湖南又有发现”。当然那是对于生物而言,我猜想其中的道理对于古钱的研究挖掘同样适用。

  古钱的研究,特别是对古代钱史的研究挖掘,从唐宋元明清特别是现代以来,只能说取得了一些大致的成就,并没有取得什么突破性的成就,还可以说是裹足不前,举步维艰,为什么徳国人布纳威可以号称清钱大王?这不正是应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了吗?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自唐宋元明清以来,特别是近代现代以来,对于古代钱史的研究挖掘,都是人自为战,各自为战的游击战,虽然出版了很多关于古钱方面的书刊,大都是百家争鸣,大同小异,鲜有创造性的结论。中国科学院也好,中国社会科学院也好,中国历史研究所也好,国家博物馆也好,都有像样的古钱研究所吗?有国家级的古钱分析测试中心吗?有权威的分析测试报告吗?国家一级的博物馆,各省一级的博物馆,有系统的完整的权威的古钱样品吗?不仅仅是50枚的古钱珍品就可以了的,中国几千年的古钱史,有多少珍品啊!造成今日古钱市场假仿品满天飞,真假难辨,谈假色变,又是什么原因呢?对古钱的辨伪也仅仅停留在“看包浆”是否古锈,“看文字”是否协调,“看形体”是否合理,“看币材”是否真实,“听声音”是否清纯,“辨钱色”是否贼光,“看钱相”是否神韵,“闻气味”是否松香,有松香则必假无疑,没有泥土芬香的,无一不是假货。对于古钱的辨伪,往往是靠人们的火眼金睛,有谁又使用了多少科学的测试仪器,最多是一块放大镜,一枝聚光灯,一把卡尺,最多加上一台电子称就不得了啦。又有谁使用了科学的测定方法,古画的真假检测,有些还测定了碳12或碳14,古钱测定过这些东西吗?以上都是一些偏激之词,我们还是回到正题上来吧。

  一、“咸通玄宝”并非唐懿宗铸用钱。

  “咸通玄宝”并非唐懿宗所铸,正是唐懿宗不同意铸用,也非行用钱,这在何林先生的一本著作中讲的很清楚,何林先生的这本著作是《古钱的故事》(学苑出版社出版  2004年7月北京第2次印刷 北京东方七星印刷厂印刷),书中提到这是送样钱,这是桂阳监铸钱使王彤的呈样钱。为什么唐懿宗不同意铸用?这里面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书中说:为什么不用“咸通玄宝”年号钱,至今仍是个迷。这距今已一千多年的历史,只能待考了!另外,我主观想象,这个王彤的送样钱,可能不仅仅是一种“八分书”,可能还有别的书体也未可知。

  二、“有没有唐代的大中通宝”并非伪命题。

  泰山先生在文章进一步写道:“‘大中通宝’并非‘年号’钱,此为明太祖为吴王时,未有明之国号,未改洪武号,先行铸的大中通宝钱”。古代帝王都忌袭旧年号,刘基有那样笨吗?连“大中”是唐朝的年号都不知道吗?那么,这个“大中”又作何解释?是大中国还是大中华?还是大吴的中国?“吴原年”是那一年?

  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于今安徽凤阳。公元1352年,郭子兴等人起义,攻占了今安徽凤阳,朱元璋在友人的帮助下,投奔了郭子兴的队伍,其时朱元璋应是24岁。公元1353年,朱元璋即回家乡招聘了700多人。公元1354年,朱元璋带领徐达、汤和等24人到定远,招编了张家堡馿牌寨民兵三千人,还收编了横洞山缪大亨的义兵2万余人,并用了10天加以整顿和训练,便形成了朱元璋的基本队伍,凭这支队伍,朱元璋攻下了今安徽滁州,公元1355年初,朱元璋带领他的基本队伍,攻下今安徽和县,进入和州后,郭子兴称滁阳王,并命朱元璋总制诸将。公元1355年3月,郭子兴病死,朱元璋便成了这支队伍的首领。此时,刘福通在毫州立韩林儿为帝,称小明王,建立“大宋”政权,年号“龙凤”,朱元璋不愿受制于他人,但又苦于自己势单力薄,只好暂时委屈求存,接受龙凤政权的领导,使用龙凤年号纪年。公元1355年5月,廖永安的水军投靠了朱元璋,常遇春的队伍也归附了朱元璋。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破了集庆(今南京),并改集庆为应天府,并在应天置江南行中书省,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统治机构,作为发展基地。此后的12年里,朱元璋救韩林儿后又杀韩林儿,韩林儿被刘福通立为皇帝,韩林儿多次加封朱元璋官职,并册封朱元璋为“吴国公”,朱元璋有心当皇帝,但当时实力不够,直到公元1366年,一直以龙凤年号号令军中。公元1364年正月,朱元璋取得鄱阳湖大胜后,即吴王位,韩林儿是被朱元璋所“狭”的天子,但朱元璋仍奉之为正朔。公元1366年十二月,朱元璋在平定南方割据势力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命令廖永忠自滁州迎韩林儿至应天,船至瓜步(今江苏六合南)时,将其溺死。朱元璋便建立“吴原年”,因避讳“元”,便将吴元年称为“吴原年”,朱元璋建立“吴原年”,是在公元1367年(至正二十七年),不再用“龙凤”纪元。洪武元年是那一年?如果我没有搞错的话,洪武元年应该是公元1368年。从吴原年到洪武元年相差也就一年的时间,他能铸那么多“大中通宝”吗?既有背“京”,又有背“北平”;既有背“鄂”,还有背“济”;既有背“广”,还有背“桂”;既有背“浙”,还有背“福”;还有背“豫”等等,这样多的大中通宝不可能是战时铸造,只有太平盛世才可以铸造出来。同时,从公元1365年到1367年这三年间,朱元璋正忙于消灭张士诚、陈友琼、方国珍、陈友定等割据政权,那有那么多时间来铸那么多的大中通宝?而且第二年就改为洪武元年。请看大中通宝(背北平)见图1和图2。

  明朝军队攻下北平是什么时候?应该是公元1368年。吴元年是公元1367年,那么快就铸了大中通宝(背北平)去北平使用吗?洪武元年是公元1368年,为什么不铸洪武通宝去用呢?当然,上图的大中通宝也可能是后人的伪造品、仿造品、假造品等等,那就叫待考品吧。

  三、楷书是唐朝的主要书法成就

  我们再来看看上述此枚大中通宝的钱文书法,“大”字楷书带隶意,“通”字楷书带草意,“中”字和“宝”字尽显柳楷书风格,这正是唐代书法的技巧。刘基也写小楷,但在铸大钱币上面,写小楷就无能为力了,朱元璋虽然读书不多,但也擅长书法。但洪武通宝的钱文的书法和大中通宝的钱文书法还是不同的风格。请看洪武通宝(背京)的钱文书体,见图3和图4。

  从上述各图可看出,“大中通宝”和“洪武通宝”钱文的书法有明显的不同。请看玄秘塔碑中的“大”“中”“通”等字的书法,如图5、图6、图7。

  从上述三图可看出,从“大”“中”“通”三字的书法来看,“大中通宝”的钱文书法与玄秘塔碑中的“大”“中”“通”字的书法有点相同。

  四、明朝还用唐宋钱。

  据邬朝祝先生和匡红焰先生共同编著的《古钱币收藏问答》载称:“明朝不仅用唐宋钱,还主要是历代留传下来的唐钱和宋钱,并且是宋钱最多。本朝(明朝)铸的只占流通钱币的一小部分。”

根据以上四条理由,我认为“大中通宝”并非明太祖为吴王时,先行铸的大中通宝钱,很可能是唐代所铸的大中通宝。说句老实的话,我当时提出“有没有唐代的大中通宝”这一疑问,是在我研究“放牛洪武”的铸造年代的时候,在比较了几枚钱币以后,脑袋里突然冒出的想法,也怪我没有详细论证,就在文章的后面匆忙地写上去,这应该是我的文章中一个值得检讨的错误。 

参考文献:

1、《明史解读》,主编:曾志华。华龄出版社出版,2014年1月第1版,2014年1月第1版,2014年1月第1次印刷,三河富华包装有限公司印刷。

2、《古钱的故事》,何林著。学苑出版社出版,2014年7月北京第2次印刷,北京东方七星印刷厂印刷。

3、《古钱币收藏问答》,编著:邬朝祝  匡红焰。湖南美术

出版社出版,2008年5月第1版,2008年5月第1次印刷,湖南东方速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印刷。

4、《书法艺术》,中国书法杂志社编,主编:邱振中  吴鸿清。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4月第3版,2013年9月第5次印刷,北京密云胶印厂印刷。

图1:大中通宝正面.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2:大中通宝背面(背小平).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3:洪武通宝的钱文书法.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4:洪武通宝(背京)京字的书法.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5:玄秘塔碑中的一个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6:玄秘塔碑中的一个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7:玄秘塔碑中的一个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分享到:

交易频道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委托买卖 | 意见建议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集币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