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挑一”的唐开元通宝合背钱

17-07-14 10:21:16 中国集币在线 发表评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1 开元通宝合背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2 北周“永通万国”正合背(拓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3 宋徽宗“崇宁通宝”倒合背(拓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4 王莽“大泉五十”十字合背(拓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5 “顺治通宝·康熙通宝”异号合背(拓片)

■山东 张秀民 葛海洋

  中国古代的金属货币一般是一面有字,或记值或记地或记钱名等,总称为“钱文”。而另一面既无文字也无标志,那么无标志的一面就叫“钱背”。所谓“合背”钱,是指钱的两面显示的都是面文,犹如把两枚钱的“背”合铸在了一起。这种钱或因“错配钱范”造成,或系有意为之。在大量的流通货币中,合背钱只占极少数,不易被发现,因此历来为钱币收藏者所珍爱。

  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为了摸清馆藏古币概况,早些年启动了古币整理修复工程。在整理过程中,发现一枚存世极罕的唐代“开元通宝”合背钱:铜质,直径25、穿径7、厚1毫米,重4克。这引起了笔者对合背钱的注意,查阅有关钱币资料,发现早在两千年以前,合背钱就出现了。

  为什么会出现“合背钱”呢?有两种可能:就范铸法而言,一种可能是铸钱工匠在铸钱时合错了范,使得两块范内的带正面钱文的钱模对应在了一起,于是无意中造成合背钱的产生。特别是采用叠铸法铸钱,由于合范用的若干片泥范往往呈规则的方形或圆形,合范时如果不慎,很容易将两块范中的正面钱模合在一起。早期的合背钱大都是因合范不当而产生的。另一种情况就是有意地将两块面文范合在一起来铸造合背钱,算是一种戏铸吧,这种情况出现的要晚一些。翻砂铸钱法虽不使用钱范,但合背钱产生的道理是一样的。

  从遗存下来的古钱币资料看,合背钱有以下几种类别:

  一、正合背。特点是钱币正背两面的钱文相同,且两面钱文的方向也相同。这类合背钱在王莽“大泉五十”“大布黄千”“货布”“货泉”、北周“永通万国”(图2)、唐代的“开元通宝”、金世宗“大定通宝”等钱中都可以见到。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收藏的这枚唐代的“开元通宝”合背钱也属此类。

  二、倒合背。特点是钱面钱背钱文相同,但两面钱文的方向呈一正一反。王莽“大泉五十”、北宋徽宗“崇宁通宝”(图3)、明神宗“万历通宝”、明熹宗时的“泰昌通宝”、清代的“雍正通宝”“乾隆通宝”“祺祥通宝”等,均有这种“倒合背”钱。

  三、十字合背。特点是钱面钱背钱文相同,但两面钱文方向不同,呈一竖一横90度配置。如王莽“大泉五十”(图4)、王莽“布泉”、唐鎏金“开元通宝”,都有十字合背钱。

  四、异号合背。钱面钱背年号完全不同,为“异号合背钱”。例如,钱面“泰昌通宝”、钱背“天启通宝”,又如钱面“顺治通宝”、钱背“康熙通宝”(图5)。关于“泰昌天启”异号合背钱,因明光宗在位时间极其短暂,泰昌年间并未铸钱,其子明熹宗朱由校于天启元年补铸其父年号“泰昌”钱,此合背钱亦是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年间铸造,直径25.3毫米,两面钱文均为楷书直读。

  综上所述,最初的合背钱是古代工匠在铸钱时误用了两件面范而铸造出来的,后来出现为某种特殊需要而有意地铸造。因面文和背文的配置和内容的变化,遂有“正合背”“倒合背”“十字合背”和“异号合背”等类型。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合背,出现的几率都很少,属于稀有的钱币版别,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据了解,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藏有数万枚唐“开元通宝”钱,在整理中仅发现1枚“开元通宝”合背钱,其珍稀度可见一斑。

来源:收藏快报

更多邮币卡资讯、行情!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集币在线官方微信(jibizx)。
中国集币在线

延伸阅读

分享到:

交易频道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委托买卖 | 意见建议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集币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