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做过手脚的文革邮票

16-08-26 08:47:48 中国集币在线 发表评论

  前几天,一个老朋友到家里做客,顺便带来一套刚刚花了9万大洋买的文革邮票全套,想让我帮忙看看。拿着放大镜翻了十几分钟,最后出于“职业道德”,我只能很遗憾但却直言不讳的告诉他,整整80枚一套的邮册中竟有40%的票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其中价值比较高的几枚经典票无一例外全都被动过手脚。

  这些单枚价值比较高的文革票经常成为造假者的首选目标

  这一“噩耗”犹如一击重拳硬生生敲在老朋友的胸口上,令人郁闷至极。现在,很多不法个体邮商造假猖獗,简直无孔不入。今天就把他们惯用的伎俩曝光出来,希望更多的朋友今后能够避免上当受骗。

  首先,要说说为何在众多集邮板块中单单文革票的造假现象最严重。俗话说:“树大招风”,文革票发行于1967-1970年间,记载了新中国最为特殊的一段岁月,堪称新中国邮史中历史价值最高的一个门类。同时,集邮在文革时期被划归到“四旧”的范畴,老百姓不敢收藏邮票,整个集邮体系被破坏,99%的文革票都进入到日常的流通、使用与消耗环节,品相完好、未经使用的新票留存下来的相当有限。另外,文革邮票中的经典品种多,群众基础好,其价格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因此,题材好、存量少、价钱高的文革板块自然成为造假者盯上的一块“大肥肉”。

  那么,造假者都有哪些手段呢?第一种,便是赤裸裸的私印假邮票,这属于严重的犯罪行为。但其实,对于这种假邮票只要留意刷色、背胶、齿孔和暗记等特征便不难辨识。真正隐秘又坑人的作假手段则是:刮戳和拼接。

  所谓“刮戳”,就是把使用过的旧邮票的邮戳给刮掉,然后在刮痕处重新着色,给处理成价值更高的“新”邮票;而“拼接”就是把两枚均有邮戳或残缺的邮票,各取比较完好的一部分“嫁接”到一起,拼成一枚“新”邮票。对于这两种手段,一般集邮爱好者很少留意,更别说去识别了。

  邮票拼接造假示意图

  了解了上面这些基本常识后,就教给大家几个最简单、最实用的辩假方法。

  第一招:用镊子夹起邮票,对着光仔细观察,如果发现票面上有圆弧形的痕迹,那就是之前的邮戳;并且,如果票面颜色不均匀,深浅不一,就说明这枚邮票是被做过刮戳和二次着色处理的。此外,邮票中微小的缝隙往往是“拼接”的罪证。

  第二招:大家可以把邮票平铺在桌面上,观察其形态。由于邮票背胶的收缩力和纸张本身的收缩力不一样,所以,没有被使用过的全新邮票由于背胶保存完整,时间久了往往会呈现出两侧向中间拱起的形态。而如果一张老票平平整整、老老实实的趴在桌面上,则很有可能是被人工清洗后又故意压平的结果。

  第三招:尽可能的选择收藏“整版邮票”,因为整版邮票在集邮届是公认的“天下无假”的门类。原因很简单,整版票票幅大,一版中包括几十枚、甚至上百枚单张小票,造假者要想把每一个都做的天衣无缝是不可能的。另外,很多整版票都有完整的边纸,而边纸上则在固定位置印有邮票的厂名、流水号、色标等重要信息。而对这些信息的仿造可得是相当严谨的,稍有偏差就露了馅,这都为造假者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整整28枚连张的“毛主席与林彪”整版邮票,又称“毛、林坐”,如今市价在250000元左右。

  掌握了上述的前两个小技巧,大家就可以在收藏邮票时多留个心眼儿。毕竟,现在一全套文革邮票得花9到10万,可以说价格不菲。而最近几天,我走访了几处邮市,看了二、三十部文革票,发现造假现象极其普遍。所以,如果大家实在对自己的辨伪能力信心不足,那就干脆采用最简单的终极第三招就好了。毕竟,收藏没必要一味求多求全,一张真正有价值的保真的整版邮票可能比好几套单枚小票的收藏性、投资性都更好。

来源:炒邮网

更多邮币卡资讯、行情!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集币在线官方微信(jibizx)。
中国集币在线

延伸阅读

分享到:

交易频道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委托买卖 | 意见建议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集币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