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坚谈熊猫金币设计的点滴趣事 |
今年是中国熊猫金币发行“30岁”的日子,值得庆贺,更值得回顾。鉴于如何设计雕刻,如何收藏鉴赏熊猫金币的文章已有许多,所以作为设计者之一的我,今天想谈谈当年在设计熊猫金币时的点滴趣事,与广大钱币收藏爱好者同忆,同乐。
(一) 无面值,更有价值
![]() “82年版熊猫金币”是我国首次发行的熊猫贵金属币。一般来说,有无标上面值往往是区别币与章的主要依据。然而这组熊猫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行的货币,在币面上却没有标上面值,如何看待这组无面值的金币,已成了许多集币爱好者感兴趣的热点话题。我曾偶遇当年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的翻译家蔡明信先生,一起回忆了这件事,也得到了一个也许是最为确切的解释。
其实,当年确定要设计发行这组熊猫金币时,参考了“建国三十周年纪念金币”的形式,在设计图稿上是标上面值的。我记得当时也已把面值刻到了石膏型上,并改了几次。也许因为当时还缺少这方面的经验,这组直径不同,重量不等的产品如何来定面值,有一定难度。所以后来上级部门决定参考南非克鲁格普制金币不标面值的形式来铸造82年版熊猫金币,也就出现了这一组不标面值的金币。由于在所有熊猫金银币中只有这组82年版的金币无面值,所以更受广大熊猫金币收藏者的青睐。
以后从83年起发行的熊猫金币,参照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大多数国家发行此类普制金币的惯例,标上了面值。而82年版熊猫金币因未标面值,却显得更有价值。
(二)熊猫·黑熊·白熊
熊猫与白熊、黑熊等其它熊类的最大区别在于身上黑白相间的色彩。而以金属材料制成的钱币,它主要是以浮雕层次来表现其形象,就较难表现它的颜色了。
不过当时英、法等国在制造贵金属精制纪念币时,已出现了一种叫镜面抛光,喷砂凝霜的工艺技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在研究、欣赏此类的几枚精制的外国纪念币时,突然发现具有镜面效果的底面,在侧光的影响下,会出现黑色的视觉效果。受此启发,我们想到,如果把它用在熊猫金币的制作工艺上,不就可以解决熊猫身上黑白的难题了吗?
在接下来的试验中,我先将吴作人先生的一幅“熊猫图”雕刻成石膏型,再把熊猫身上黑色部分刻成凹型,工人师傅们在模具上通过研磨将其抛光成镜面。制成产品后,币面上的熊猫形象确实产生了黑白不同的两种色彩。这种手法后来就运用在82年版熊猫金币的制作工艺上,终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