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选美变得客观——贵金属币评级的中国模式及实践

中国金币网 15-04-14 10:49:43 中国集币在线 发表评论

所谓钱币评级,就像选美,有人结合相貌、身材、声音综合打分,有人拿尺子逐个衡量。到底哪种方式评出来的更客观,恐怕只有实践了才知道。 
 
  从1977年至今,ANA(美国钱币协会)制定的《美国钱币协会钱币评级官方标准》已经出到第7版,此标准对精制币的品相,关注四个方面,每版略有不同,分别为:压印效果、表面状态、原光、视觉表现。前两项偏向客观,后两项则偏向主观,每档得分在这四个方面都有详细的文字描述和对应的图样,由2-3名评级师综合打分。 
 
  而2014年6月由中国钱币学会起草的《现代贵金属币品相评级标准(试行)》中,则关注三个相对客观的指标:工艺质量瑕疵、物理伤痕和化学伤痕,每个指标下分列扣分项。如在工艺质量方面,枚举了图纹效果、表面处理和特殊工艺等可能存在的瑕疵。在物理伤痕中,区分了面状伤痕、线状伤痕和点状伤痕,并分别以数量、形状和分布扣分。化学伤痕则包括变色、污渍和褪色,以面积、色彩和分布进行扣分。评分指标和统计方式相当细化、精确。 
 
  从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美国评级标准中最核心的东西是数据库,而数据库的核心是图样,因此评级师的经验就十分重要。而中国评级标准中最核心的是指标体系,通过对纪念币的各类缺陷进行合理的剖析和分类,让标准客观、分级清晰,使得评级师、专家和集藏者都可以据此标准得出基本一致的判断,更容易达成共识。 
 
  作为中国第一家执行此标准的公司,在中金国衡的评级实战中,已经将其进一步细化,一个划痕的毫米数,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例如:100分的物理伤痕该是什么样的?就是所有项都是零。再比如98分对应的划痕数量应该少于多少条,每条要短于多少毫米,氧化程度、氧化面积应该小于多少平方毫米。全部指标的量化是以新中国贵金属纪念币的客观情况为前提的。由于我国贵金属纪念币的历史只有30多年,所以它的制作工艺相对精良,表面状态保持较好。这样,精确量化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可以做到。总之,中国,要将评级标准的客观性进行到底。 
 
  尽量客观地评价美 
   
  只要有人的参与,似乎都逃不开“主观”二字,这也是很多币友对“客观评级”的质疑。如何规避人为因素,中金国衡自有办法来解决。 
 
  第一个办法是“双盲”。送评的人不知道谁来评,评级师不知道评的是谁的币,均由工作系统自动随机分配,机器会把两方面的信息都隔离、屏蔽。 
 
  第二个办法是“背对背评级”,一枚币至少过三位评级师的手,评级师之间不知道其他人打多少分,只有当三位评级师打分完全一致时,分数才会生成。如果三个人的分数不一致,再请三位评级师进行评分,直到完全一致为止。每一枚币评后入库,重新分配评级师,确保评级师不受外界干扰。 
 
  在中金国衡官网上接到订单后,评级师首先会用成分分析仪和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的天平等工具进行真伪鉴定,再进行背对背评级和裸币拍照,之后是复检和封装币拍照,所有数据存档。评级师根据工作系统中开列的上百条打分项,进行勾选。发现一个填一个,至于它最后得多少分,那是系统后台计算的问题。 
 
  相对中国评级师的工作,美国评级师的工作看似更省时省事。因为在他们的脑中已经形成一种类似条件反射的“币与分”的对应关系:70分、69分、68分的币是什么状态……他们拿到一枚币后,会对它进行快速判断,进而归类是接近68、69,还是70,全靠主观归纳能力。 
 
  两者相较,中国这种客观评级的方法看起来比较“笨”,但却完全反映了币的状态。在我国贵金属纪念币品相状况比较好的情况下,客观方法它可以把差别区分得更细致。同时,“客观评级”不考虑钱币背后的附加因素,比较容易追溯,币上的状态一旦记录下来,封装以后不可能再发生变化,这个是相对客观的。不管多少个评级师,很容易达成一致。所以,客观评级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追溯性,比主观评级更好。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中金国衡推行客观评级具有两大优势:第一,公司大致掌握着国家30多年来金银币的生产数据,与造币厂熟悉,可以在生产线上对钱币进行关注。第二,得到中国钱币学会的认可,学会专家和印钞造币专家可对评级师进行培训。 
 
  得分公式代表中国人的审美观 
 
  刚才我们说了,一个币最终得多少分是由后台计算公式算出来的,挺起来复杂,但其实简单,因为它就是中国人审美观的体现。 
 
  这个公式的产生,采用了严谨的社会学调查方法。首先由一家媒介调查公司对金银币行业的各方面人士进行抽样,包括集藏者、生产者、钱币商等,然后对他们的偏好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形成一个矩阵,最后算出相应的权重。 
 
  在我国的《标准》中,主要关注三个相对客观的指标,即工艺质量瑕疵、物理伤痕和化学伤痕。而这三点与美国就有很大不同。 
 
  由于新中国贵金属币使用的工艺繁多,不下20种,而且深受广大集藏者喜爱。在制订标准时,工艺质量最终成为专门一项。而在美国评级标准中,这项并不存在,这是由中美纪念币铸造理念的差异产生的。美国的币很少使用特殊工艺,大都是镜面和浮雕两种工艺。在工艺环节,美国唯一考虑的“压印效果”,即压印程度是否饱满。如果因为机器、坯饼的原因,导致压印不够饱满,打分会低。而这只是中国标准中“工艺质量瑕疵”中的一项。而在实际中,一些特殊工艺上有缺陷的币被美国评级公司打了高分,这是因为美国不考虑这一项因素。 
 
  美国的评级标准中几乎没有提到化学损伤,一是因为美国评级币更多是老币,送评时状态已经比较稳定了,不太会有化学反应。二是美国人认为,氧化等化学反应是大自然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正常现象。就好比一个人到40岁依然长得五官端正,只是稍微有一些变老,选美时虽然不能给满分,但是依然可以打高分,因为这是岁月的痕迹。但是很多中国人无法接受因氧化引起的变色,所以在化学损伤指标中,单独列出一项“变色”,这就是中外审美的差异。 
 
  在调查中也发现,很多中国人认为物理损伤是更不能被接受的,例如清边的磕碰,于是标准把物理损伤单独作为一项,和化学损伤进行了区分,这与国外是相同的,不同在于公式中权重的相应变化。 
 
  总之,中金国衡的公式把中国人的文化、审美和消费习惯都考虑进去了,试图将中国贵金属币集藏者对‘币之美’的认知量化体现。 
 
  从质检员到评级师的职业转换 
 
  就算是在客观的评定,也需要有人的参与。这就对评级师有了更高的要求。中金国衡的评级师多来自造币厂的质检岗位,练就了火眼金睛,经过选拔,进入钱币评级行业。对这种职业转换,评级师坦言,虽然自己有“缺陷识别”的一套方法,但要想成为评级师还需具备初步鉴定真伪和艺术鉴赏的能力。 
 
  作为质检员,可以在工作中接触到大量产品,积累了实践经验,对瑕疵和伤痕的判别、理解是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无法企及的。有中国特色的优秀评级师队伍正在逐步建立中。随着中金国衡评级钱币数量的增加,图库的丰富,当有一大批人对币的图纹掌握得特别到位、梳理得非常全面时,中国钱币鉴定评级的人脑图库就会建立起来。 
 
  正如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相对的真理一样,钱币的鉴定评级是一种人类活动,也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客观。但是,钱币评级可以做到相对客观,中金国衡正在这条路上实践着。
分享到:

交易频道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委托买卖 | 意见建议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集币在线  版权所有